发布时间:2025-03-10 17:34:41    次浏览
罗马IV标准被视为功能性胃肠病诊疗的金科玉律。对于婴幼儿便秘,起草人Benninga教授指出应先从饮食入手。功能性胃肠病由于病因不清、典型症状少,一直以“难诊断”闻名;加之婴幼儿往往不能很好表达自身的感受,对医生无疑是“雪上加霜”。为解决这类问题,罗马标准于1994年问世,并随医学证据的增加不断演进,已成为全球医生用以参考的权威指南。日前,罗马IV标准起草人之一,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艾玛儿童医院的Marc Benninga教授造访上海,参与了美素佳儿主办的“探索天然营养 专注肠道健康”学术研讨会,和来自全国的产科、儿科、营养科专家一起,探讨功能性便秘等婴幼儿胃肠病的破解之道。便秘“困局”如何解?婴幼儿便秘是家长经常向临床医生反应的问题,尤其是使用配方奶的婴幼儿。罗马IV标准提出,不大于4周岁的婴幼儿1个月中必须包含至少以下两种情况方可诊断为功能性便秘:每周排便2次或更少,有大便滞留史,有疼痛或用力排便史,大直径粪便,以及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进行过如厕训练的婴幼儿可应用额外标准:如厕技能掌握后至少有1次尿失禁,或有可能会堵塞马桶的大直径粪便。 针对身陷便秘“困局”的婴幼儿,Benninga教授详细介绍了治疗途径。呕吐、有带血或黏液粪便、发育不良、肛门或骶部异常、无胎粪的婴幼儿必定不是功能性便秘,应接受相关疾病治疗。大于2周龄、母乳喂养的功能型便秘患儿,仅需安抚、家庭喂养教育和随访即可。配方奶喂养的患儿,需验证配方是否真的适合患儿。Benninga教授着重指出,除了乳糖不耐受及牛奶蛋白过敏患儿需对应更换无乳糖或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之外,普通婴幼儿使用的奶粉配方也有区别,长期使用不当的配方将令便秘症状加重,故寻找一款适合患儿、不易便秘的奶粉并更换非常重要。同时,增加活动量、补充益生元或膳食纤维可改善功能型便秘,增加饮水量则对疾病帮助不大。与会专家怎么想?除Benninga教授进行了精彩的演讲,现场还设置了投票调查,让50名与会专家共同为婴幼儿便秘问题出谋划策。现场50%的专家认为,功能性便秘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解决便秘问题刻不容缓。饮食不当(82%)、活动量小(72%)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更换配方粉(74%)及增加活动量(62%)是最应当采取的手段。 因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生功能性便秘的现象,与会专家表示选择模拟母乳的配方粉将能更好避免便秘的发生。其中,88%的专家赞同母乳的乳蛋白和乳脂营养最适宜婴幼儿消化吸收,84%的专家赞同是乳蛋白和乳脂的微观结构造成吸收利用率的不同,在该方面进行提升尤为重要。会议另一位讲者,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汪之顼教授也在讲座中介绍了婴幼儿配方粉蛋白质和脂质母乳化的研究进展,提出乳蛋白在加热后发生糖化、聚合反应造成结构改变阻碍消化吸收,而科学的婴幼儿配方粉热处理工艺能使更多乳蛋白处于初始的“小”分子状态,减少便秘发生,有力印证了这一观点。为更好保留天然蛋白质结构,焕新上市的美素佳儿金装采用独有的天然营养锁留系统,利用工厂毗邻奶源地的优势,使新鲜牛奶送入工厂经过各项严格检测后,只经过一次控时控温加工程序形成粉末,帮助婴幼儿“不易上火,不易便秘”,为破解婴幼儿便秘“困局”走出第一步。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yxj-fck@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小编微信:dq0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