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0 17:34:41    次浏览
李中建“蘑菇云模式”是中部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当前,在经济新常态趋势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发展模式具有梯度开发和梯度转移特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把资本边际回报率低、市场饱和的产业向落后国家和地区转移。如果后发地区始终按产业梯度转移来发展,虽然可以实现一定时段的经济发展,但随着资源禀赋优势的丧失,如果还停留在依托外部转移带来的经济增长,就始终无法摆脱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状态。“蘑菇云模式”,是以航空经济引领传统资源型地区爆发式发展的生动描绘,作为“第五次冲击波”的航空运输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远距离、迅捷的航空运输将内陆和偏远地区联通世界,将河南的优势产业、产品、劳动力、人才资源与国际最前沿的发展理念、技术、经验相结合,催化、再造出更新的发展业态,而不再是单纯的引进夕阳产业,这种增长,就类似于核爆炸所升起的蘑菇云,更好、更快地引领河南经济发展进入全球化的快车道。河南作为内陆地区,只有以航空为纽带,加快链接全球最前沿的产业、技术、经营模式和理念,才能实现内陆地区的“反梯度式增长”、跳跃式增长。人才是实现“蘑菇云模式”增长的战略资源。目前,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正按照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的目标,正处于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引进、制度创新的关键时期。从航空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航空经济的前提条件,区域内的资源和产业是基础,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先进的经营理念、产业技术是顶盖,人才则是蘑菇云体系中的梗干。人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人才是资源和产业连通的纽带,也是开发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角,更是先进理念的载体和技术创新的承载者。缺乏宝贵的人才资源,新产业引不进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困难,资源开发效率低下,要实现资源节约型、效益提高型经济增长方式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然河南具有劳动力的数量优势,但由于教育资源配置和用人体制机制的原因,人才的数量、结构与质量与中部快速发展的要求极不匹配。缺乏匹配的人才资源,产业引进、新产业培育均会遇到人才成本高、集成创新能力弱、对外技术依赖性强,缺乏内生性发展的势头等一系列问题。中部地区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开发、资本投入、技术引进创新、劳动力供应等因素,但要实现“蘑菇云模式”的爆发性增长,赶超式发展,就必须将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用人观念和用人的体制机制,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人才聚集的洼地,人才成长的福地,人才安居的乐土,切实发挥人才在“蘑菇云模式”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用灵活开放的政策形成人才聚集的洼地。尝试柔性的人才引进政策:依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广纳国内外实用人才,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创新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郑合作创业模式,将招聘、合作、建立流动站、联合项目开发等人才引进政策结合起来,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来郑创业。建立多部门对接的人才落地政策:寻求与组织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主管或科研部门的合作,使相关部门的人才政策能在郑州生根结果,充分挖掘现有人才政策的制度红利,形成多部门都重视和促进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通过灵活高效的人才政策,使各类人才来郑大有可为,大有可图,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高新技术人才聚集和创业的洼地。以通畅和激励性的体制构筑人才成长的福地。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种类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员的录用、提拔,要逐步破除用人上的学历、资历、身份上的框框,打通普通民众向上流动的渠道。倡导能力和业绩优先,探索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退出机制,及时甄别和筛选出不合格和不适宜的人群,坚持用人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杜绝用人不正之风。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情况,积极探索期权、年薪、业绩包干等适宜性的激励政策,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人尽其才、人尽其智的创业和成长福地。以生态宜居的环境营造人才安居的乐土。着眼未来,突出高品质和国际化特色,高标准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按照高端人才创业、宜居的定位进行远景规划,高标准建设医院、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区等,建设真正的时尚之都、高品质生活都市。按照生态型、智慧型城市的规划,隔离生活休闲区与工业贸易区,加大信息化和物联网投入,建立和完善高效便利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综合建设和发挥未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生态环境、城市安全、生活便利、生活舒适、经济富裕、社会文明、城市美誉度的整体引力,用宜居的智慧型城市沉淀人才。